时间 2024-07-24
栏目

国内

阅读

1242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绽放非遗魅力,赋能乡村振兴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绽放非遗魅力,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7月18日,为探寻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恩施巴东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恩施市,探访西兰卡普生产基地,深入当地社区,探寻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为深入了解西兰卡普,团队成员前往恩施市西兰卡普生产基地,拜访了西兰卡普传承人田若兰老师。我们了解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传统图案造型构图精巧,结构严谨,题材丰富,有植物花卉、动物形状、生活物品、文字类和民族风情等200多个。整个图案既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土家织锦几何图形的构图和对称的运用,以及五彩缤纷、艳丽大方的色彩使用,不仅具有强烈的修饰意味,还深深寄托了世世代代的土家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随着时间的流转,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手艺的传承愈加困难。我们这一代人,更加注重速度和效率,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制造的兴起,使得传统手工艺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织锦机效率低下,操作复杂。面对繁多的工艺步骤,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技艺传承之路任重道远。2012年田若兰研发的新型立式织锦机问世,效能问题得到解决,操作也简便了许多。

新型纺织机  华中农业大学 李运程/摄

近年来,以田若兰为代表的西兰卡普传承者依托恩施旅游优势,大力发展非遗研学游,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民宿,创新文创旅游商品,走出一条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赢之路。新型织锦机小巧便携,走进百姓家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推动非遗资源产业化、非遗+文旅等多种融合路径,以图从根本上解决非遗传承难题。

土家织锦并不土,它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精美艺术品。行在新征程上,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中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结合,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为探寻西兰卡普发展的新路径,实践团队深入社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主题宣讲等多种手段,全面摸底居民对西兰卡普的认知广度、兴趣所在及实际融入生活的需求。以精准数据为支撑,团队成员对传承非遗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探寻创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21日,实践团队前往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在当地乡贤向贤东的帮助下,以直播间为载体,尝试将非遗文化与当地农业产业相结合。我们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向更多人宣传土家的织锦文化,同时进行当地夏橙的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团队成员提出,将土家织锦的特色融入到农产品包装盒的设计中,打造特色品牌形象。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直播  华中农业大学 史家辉/摄

寻访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旅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色魅力所在。这些非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承。它们代代相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加强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将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能,更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旺盛活力。

团队成员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投身于非遗助农工作,探索创新非遗创新助农新模式,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未来。

西兰卡普传承人田若兰老师和团队成员合照  华中农业大学 陈嘉瑞/摄

通讯员:李运程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